人物
时段
朝代
“杨士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华岳祠题名庆历七年六月 北宋 · 程琳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金石萃编》卷一二八、《华岳志》卷四
推诚保德功臣宣徽北院使武昌军节度鄂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使持节都督鄂州诸军事、行鄂州刺史御史大夫、充陕西路安抚使鄜延路经略使马步军都部署,判延州军州事、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安定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九百户、食实封七百户程琳丁亥岁六月十三日涂次华阴,恭谒岳祠。
大理寺丞通判华州于待问,大理寺丞签署永兴军节度判官杨士彦,前越州诸暨主簿陈杰,广文馆进士庆祖,男太常寺太祝嗣隆、嗣弼、嗣恭,侄男太常寺奉礼郎嗣直从行。
再谒华岳祠题名皇祐元年三月 北宋 · 程琳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金石萃编》卷一二八、《华岳志》卷四
程琳皇祐己丑三月十六日蒙恩制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十九日奉敕就差判大名府留守司事、河北安抚使
二十八日被诏入觐。
四月十八日再经华阴,恭谒岳祠。
太常博士蔡挺殿中丞杨士彦、男太常寺太祝嗣隆、嗣弼、嗣恭、嗣先侍行。
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神道碑铭1047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范文正公集》卷一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皇家起五代之季,破大昏,削群雄,廓视四表,周被万国,乃建礼立法,与天下画一。
而亿兆之心帖然承之,弗暴弗悖,无复斗兵于中原者登九十载。
盖祖宗远算善树于前,累圣求贤,多得循良廉让之士布于中外,而致兹善俗欤!
陈留谢公,可谓循良廉让之君子矣。
公讳涛,字济之
幼而奇敏,十四岁讲《左氏春秋》,先生咸器之。
及冠,居姑苏郡。
翰林王公禹偁、拾遗罗君处约并宰苏之属邑。
二人相谓曰:「与济之扬榷天人,盖吾曹敌也」。
自兹名重于时。
淳化三年春,擢进士第,除梓州榷盐院判官
会盗据成都,发其徒攻郡县,公白二千石曰:「梓大而近,彼畏我梗,必先图得我,则小于梓者可传呼而下,愿急为之防。
近郊多林木,可先伐之,以置楼橹,且备樵爨,为久守之具」。
二千石从之。
寇果围我,我备既坚,十旬弗破。
贼沮而留,势未大克。
以及王师之来,遂用扑灭。
事平,就迁梓州观察推官,赐器币,外台遣权知益之华阳县
时寇乱之馀,民多散亡,未复厥居。
上言者请募人占田,可倍其租,朝廷从之,于是有力者得并其田。
公曰:「夺民世产,以资富人,复将召其怨辞,岂朝廷之意耶」!
乃尽取其田,以归于民。
还拜著作佐郎
太宗面诏通判大藩,得寿春郡,后移高安郡,改知兴国军,就除太常博士
真宗即位,锐意任人。
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状者凡二十四人,付中书门下,令驿召至阙。
公在召中,得对于长春殿,上悦,赐五品服,即呼通事舍人送试学士院
明日,边有急奏,上议北征。
京东有彊寇惊郡县,而曹南阙守。
朝廷虑之,遂命公往,改屯田员外郎
至郡称治,寇不敢犯。
有凶人赵谏者,冒乡荐名,与诸弟出入都下,交权势,结豪侠,乘人之弊,用以告讦。
或任威诈,而大致富彊,人畏如豺虎。
公即图之,患僚佐不一其力,俄会故御史中丞李公及始来倅曹。
李公,时之端人也。
与公协心发其家,尽得凶状,奏之朝廷。
御史府案覆,谏之兄弟皆斩于都市。
乃下诏曰: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
遂著于令。
自是天下讼息而刑清矣。
朝廷以西蜀仅宁,细民犹或摇之,俾公安抚两川。
用天子恩意,谕其父老,皆从而按堵。
复命之日,举两川能吏三十馀人。
执政疑其多,公请连坐,事遂行,后皆至台省
又别诏委公与益牧张公咏议造大铁钱,乃穷其利害,使盗铸息而物估平,人于今便之。
三司度支判官,出守海陵新安二郡,就迁度支、司封员外郎
公在三司日,尝举榷茶官,至是坐所举不职免。
寻以度支员外郎起倅河南府
冯魏公荐公文行,真宗简在既久,即命召试,除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出为两浙转运使
公大雅之器,耻尚文法,虽任在按察,而诚意坦然。
且曰:「吾欲吏乐其职,民安其俗尔。
士人黑白岂不明乎?
安用伺于毫发,使惴惴如虺蜴然,取诗人之讥耶」?
还台,进礼部郎中,判司农寺,拜以本官兼侍御史知杂事
清静端介,百辟望其风采。
乾兴初,进户部郎中
先帝大行,有司治灵驾象物,其制高大,请自京至陵,凡郭门民舍有妨其往者毁之。
公上言曰:「先帝封泰山,祀汾脽,仪卫至盛,不闻有所毁去。
今遗诏丁宁,正如汉文帝专务俭薄,岂以攸司夺先意?
愿陛下裁损」。
缙绅韪之。
俄求东归,除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会稽郡
还拜太常少卿、判登闻检院
又得请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就拜秘书监,遂分务洛下
朝廷嘉其恬退,迁太子宾客
嗣子迎侍于京师,以景祐元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七十有五。
明年八月二十一日,归葬于富阳
宝元元年,赠礼部尚书
谢氏之先,出黄帝后。
始为十姓,谢居一焉。
三代以还,不显其大,至晋宋乃为盛族。
公之七世祖汾,居河南之缑氏
五世祖希图,卒于衢州刺史
时唐季丧乱,乃葬于江东嘉兴郡
子孙三世,禄于吴越
曾祖讳廷徽,处州丽水县主簿
祖讳懿文,杭州盐官县令,葬于富阳,遂为富阳人
父讳崇礼,从钱氏归朝,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累赠尚书户部侍郎
母崔氏,赠博陵县太君
公之弟四人:曰炎,有文于时,与卢稹齐名,时人谓之「卢谢」,国史有传,终于公安
镐,为某官;
果,从方外学号安隐师
坦,为某官。
公娶夫人许氏,先公而终。
生男三人:长曰绛,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公几年而亡。
次曰约,将作监主簿,以敏才称;
次曰绮,太庙斋郎,俱早世。
女四人:长适前进士周盘,次适殿中丞梅尧臣,次适太常博士傅莹,次适大理寺丞杨士彦
孙四人:景初大理评事,宰馀姚县
景温太常寺太祝,宰会稽县
景平将作监主簿
景回,尚幼。
姿格竦异,不事修饰,天然有雅远之范。
未尝阿于贵势。
见贱士,必温礼接之。
知人之善,称道弗舍;
闻人之过,惧弗克掩。
故终身不闻怨言。
公始以文学进士上第,而长子长孙,世践其科。
又父子更直馆殿,出处仅二十年,皆衣冠之盛事。
厥孙以公善状请文于碑。
某于公有家世之旧,又与舍人为同年交,爱公治有循良之状,退得廉让之礼,足以佑风化而厚礼俗,敢拳拳以铭云:
巍巍我宋,宅天而君。
恢远以威,革暴以文。
济济吾儒,多良大夫
中外共治,休宁八区。
猗哉谢公,周旋其中。
在梓禦寇,至曹除凶。
天子念蜀,猖狂始复。
命公抚之,鼓歌其俗。
偃仰藩屏,雅和其政。
徊翔台阁,清修其行。
人尚刻明,我质而平,厥民以宁。
人必夸竞,我休而静,其道乃胜。
于嗟乎!
寿以仁至,名繇德全。
有子与孙,相继而贤。
诚乎诚乎,圣人积善之诲,不吾欺焉。
中大夫太子宾客分司西京上柱国陈留县开国侯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谢公行状景祐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曾祖廷徵,国子司业越州观察判官
祖懿文,秘书郎杭州盐官县令
崇礼泰宁军节度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累赠户部侍郎
本贯杭州富阳县章岩乡赤松里。
谢涛字济之,年七十四。
谢氏系谱,自公七代祖已下,官讳具存。
始居河南之缑氏,至四代祖终衢州刺史,葬嘉兴,因家江东
盐官富阳县,遂为富阳人
当钱氏制吴越,故散骑而上,三世不为朝廷官。
公始十一岁,尝与父客谈,散骑私观之,见其辨对有成人风,大为叹异。
学舍有说《左氏春秋》,公十四岁,从之学。
归,辄与同辈伸其义,必尽其师之所传。
既冠,寓居吴郡
会汾、晋平,郡国当表贺,士为奏者文体弱,更数人,皆不能如郡将意。
公私草之,为人持去,郡将大称惬,吴中先生亦自愧不及。
王黄州、罗拾遗处约并为吴之属县长,公与其游。
罗尝与王书云:「济之扬榷天人,盖吾曹之敌」。
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淳化三年进士上第,除梓州榷盐院判官
明年,盗发益部,公以梓近益,为大郡,畏益强逼,且利以自资,攻之必亟,盍大为守?
且时近郊多林木,乃白郡守悉取之,以完棚橹,且为薪蒸之备。
既而被围百日,樵采路绝,城中赖焉。
公参陈谋议,分护堑壁,及围解,于僚吏为最力,就迁梓州观察推官
明年,权知益州华阳
蜀民流散之后,田庐荒废。
诏书:「凡入租占田,有能倍入者,断以新籍」。
于是豪右广射上田,贯民归者,多亡其素产。
公曰:「此权时之制,驱民欲就业耳。
若利其倍租,而使下民失业,岂经制哉」?
乃命尽还旧主,所施行与诏书异。
至道二年,召归,授著作佐郎
太宗面谕,令通判大藩,即通判寿州,迁秘书丞
通判筠州,知兴国军
真宗考籍,有五年无过者特迁,得改太常博士
一日,内中出朝士治绩著者凡二十四人名,付中书门下,令召见。
即以景德二年冬对长春殿,赐五品服,令通事舍人焦守节学士院试。
试之明日,会边奏警急,降诏北征。
是时,曹、濮盗起,又虏势分趋齐、郓,东土颇骚,朝廷慎择郡守
真宗面谕宰相:「昨日京东奏,曹州阙人,谢涛可转官知曹州」。
遂除屯田员外郎
曹之征赋,旧分送睢阳仓。
公至郡,会霖潦,民军在道者不克进。
公曰:「自曹及宋,陆行数百里,平岁致之不为易,今泥淖,益困吾民。
江、淮漕运,日至睢阳城下。
曹有广济漕,亦通京师
使曹赋得增送京师睢阳自取江、淮米以直曹赋,岂非便耶」?
乃开廪,尽收属县赋,且上其利状,遂与转运使交奏。
朝廷从公奏,降诏褒美。
未几,召还,奉诏祈雨嵩岳,祠毕雨澍。
因言岳渎有请祷而无报谢,义或为阙,真宗是之,因诏自今修报如礼。
是年,西南有大星见,占在分。
诏公巡抚益州西路。
入别,受诏与益州张公咏同议铸大铁钱利害。
于是考铁价,与旧钱更相均准,故下不得盗用,而物价长平,人至今便之。
使回,举三十馀人,宰府疑其多,公面陈诸吏干状,愿署连坐,以冀必行。
奉使举吏连坐自此始。
后所举多践台省,不调者犹为郡守
四年,授三司度支判官
大中祥符初,出知秦州,又知歙州,改度支、司封员外郎
三司判官日举榷茶官被罪,夺司封
五年,复为度支,通判河南府
冯魏公居守,荐公于朝,召试,授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出为两浙转运使,赐金紫。
礼部郎中,判司农寺
天禧五年,兼侍御史知杂事
乾兴元年,迁户部郎中
永定陵驾将发,少府治明器象物甚侈大,山陵使奉诏,自京至陵,凡城门民舍,卑隘者坏之。
公上章言:「先帝封祀,仪大物备,尚不闻废坏所过城舍。
今遗制务俭薄,反以象物坏民居,非先帝意,愿下有司裁损」。
章寝不报,物议是之。
是年,以疾求东归,除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越州
天圣中,代还,迁太常少卿判太府寺登闻检院
以步履艰蹇,求西京留司御史台
逾年,改秘书监
台任满,就求分司
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十月三十日以疾薨。
二年八月,嗣子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绛,奉公之丧,自京西归葬于富阳
公生平不恤家事,然友爱甚笃,宗门有孤者,收养嫁娶如己子。
在朝廷,见贵势无所降屈;
士子进见,虽少贱,对之肃然。
及交言,则开怀无少隐。
故人皆惮其高,而爱其诚。
凡治郡,部吏有一善,必孜孜称荐;
或犯法,虽甚恶之,直其罪而已,未尝有过刑,故终身无一嫌怨者。
雅善品藻文章,江夏黄叔才尝作《杨允恭墓铭》,甚负其文,顾公曰:「能损益一字者,我当辨之」。
公削去二十一字,叔才叹服不已。
西京被疾,人有贽文者,必读之终篇,或摘其词之工者称道之,其爱奖士类如此。
初,两浙转运使还,朝议将以掌诰命,会得疾逾旬,不能兴事,遂寝。
素好修炼药术,喜与方士谈,视荣利泊如也。
本朝图书之府,惟昭文史馆、集贤、秘阁,公与兵部同时分帖四职,太府等实父子相代,缙绅荣之,见于《衣冠盛事录》。
母夫人崔氏,追封博陵郡太君
夫人许氏,封晋陵郡君
初,散骑五子,皆以五行定名,公次弟炎,有文称,终公安
锴,今为天台
果,从方外教,号安隐师
坦,左侍禁
子三人:长即兵部
次约,将作监主簿,少以才敏知名;
季绮,太庙斋郎
约、绮皆早亡。
女四人:长适同出身周盛,次适德兴梅尧臣,次适延陵傅莹,次适吴县杨士彦
孙三人:景初将作监主簿
景温太庙室长
景平试校书郎
女孙四人,并幼。
公才位德美,当列国史,敢直纪行实,以备史官之录,谨状。
景祐元年十一月日,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朝奉郎试大理评事察院御史、充馆阁校勘尹某状。
政和河港堰闸记政和六年 北宋 · 蒋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江阴地广民稠,为毗陵五邑之冠。
壤四高中下,而旱乾水溢比旁县为鲜,尝窃怪之。
已而披按地图,大江横其北,太湖处其东南,而挹北江之潮汐,酾具区之泛滥,为河港以十数,港之中又有港焉。
派而为沟洫,众而为畎遂,若身之血脉,失其节宣,则病或乘之。
此天禧之崔屯田立、嘉祐之杨都官士彦所以汲汲于横河、市墩、令节、蔡港,以为下车政治之先,而书诸国史,形于褒诏,记之杨蟠之文,民到于今称焉。
导江水而南被,其最巨者由黄田港闸距五卸堰为漕渠
漕渠之东有河曰市墩,又其东曰新河新河令节港之水,市墩承蔡港之下流,皆北引大江南汇代洪港,而震泽之馀波暨焉,犹或滞而不周。
崔乃西起漕渠,中绝蔡港,而东至令节,凿河以贯之。
于是从衡络绎,与百渎相为经纬,而田之洼者仰,旱者泽,瘠者腴,而介于江湖之间,暨阳尤为沃野。
士彦所以一理前人之迹,而百姓重飨其利也。
由杨距今五十馀年,横河故道堙没略辩,市墩、新河、代洪港悉又反壤,而具区之水由无锡而入者既不得泄,北江之潮由令节、蔡港、黄田闸而注者又遏而不逝。
于是白鹿、化成等十乡之田频苦旱涝,而比岁六年之间,秋赋之捐者五。
朝廷信赏必罚,于民功尤重,以承流宣化之官然或苟且岁月,虽欲献议,而部使者沮不得为,而生财之道、裕民之术所以不能仰副朝廷寄委之意者,郡邑外台之罪也。
政和甲午县丞楚通仕执柔患之,乃行视水道,谓利害之当兴者,莫先崔侯之所凿,与杨守之所尝尽力者。
然当创闸马师、唐市二桥之旁,而仍堰邑东门之外,以南泄震泽,北节大江,视二水之盈虚而为之启闭,则善无以加。
经画既定,乃度地计工,图其状以陈。
郡侯部使者遣官覆视久之,阅岁复涝,乃始得请,遂因农隙,且缺食者取资于官,时贷以常平钱谷,得夫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七。
延袤深广,计夫授步,二河一港,同日皆作。
丞躬至其所,察其偷惰,激赏劝工者,而食利之家争出私钱,以佐闸费。
于是市墩、新河、代洪港环亘七十里,所流逶迤,两闸宏壮,其溉民田以顷而数四千六十。
作始乙未冬十一月辛巳,而毕工十二月庚戌
卜以明年三月己巳将浚横河。
知县事王承奉有来,遂相与戮力,自邑之回塘堰出建寅门,东至石牌港,凡二十三里,皆令之所董;
由石牌以达令节凡二十六里,则丞之所部。
合四十九里之所溉,又为田二千三百一十三顷。
不逾月,工就,而东门之堰亦完,总三河一港而计之,田之沾其泽者凡六千五百七十三顷有畸。
而昔之负载于道路,今操筏而运之,一夫可以敌百折,商贩之趋关市径,且免于江涛,而县征滋以致远。
故虽积工亡虑四十万,而民亦不以多辞;
散缗料亡虑二万二千三百,而官不以费啬。
乃知令丞此举,不为无补于公私,与夫职为民官而恬不以民为念者,不可同日而语矣。
始,丞之议是役,或谓岁方歉,民未可以轻扰,而丞以岁歉之患,政繇水利之不修,苟佚道使民,其将劳而不怨。
至是邑人果以令丞功利之实,相与砻石以待书。
余谓十目所视,不待记而可知,而崔、杨伟绩不芜没而无考,则或在于是,乃濡笔而识之,俾镵石以示远云(嘉靖《江阴县志》卷九,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吴中水利通志》卷一六,《吴中水利全书》卷二四,道光《江阴县志》卷三。)
乾道治水记乾道六年 南宋 · 章洽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二、《吴中水利全书》卷二四、《水利通志》卷一六
上即位之六年,岁在丙戌,诏遣转运副使姜公诜按视浙西四郡水利,与守臣条具以闻,遂以八月次于江阴
知军事徐公蒇相与研究利病,延见父老,审订其说曰:「江阴北临大江,地势洿下,潮汐往来,浮沙停淖,港渎善淤。
夏秋淫雨,浙西数郡百川并委,濒港七乡并湖三山低卬之田,混为一区,寻丈而增,肤寸而落。
十年之间,没溺者一百六十七万馀亩,岁蠲秋苗以一二万计,公私病焉。
故申港、利港皆宜治。
蔡泾之闸,西通夏港,大江之潮由之以上下,东连漕渠,五泻之水因之以盈缩,摧废既久,亦宜治」。
乃并衔上奏,有旨以丁亥岁兴申港二役,己丑岁浚利港,辍为御之资以充经费。
孟春正日,鸠徒僝工,两役并举,轺车隼旟,联辔于迈,抚勉存问,众说忘劳。
仲春二十三日讫工,起三河口以西,折抵江,地与毗陵犬牙相错分治,其在吾境者二十九里,深九尺,广六丈,下流之广几倍焉,用工三十六万有奇。
闸之故基距河差远,两翼迫蹙,波流悍急,易以颓坏,乃移基并东直抵漕渠,斥而大之,易木以石,屹然对峙,长各十有三丈四尺,高一丈八尺。
洪之阔二丈三尺,岸之西北汇为过矗,分杀水怒。
土木铁石之工万有九百,费钱以缗计者三万二千三百有奇,米以石计者一万一千四百有奇,而二利兴焉。
出陂泽为平畴,变沮洳为膏壤,七乡岁入增十馀万石,毗陵诸邑固当倍蓰,凡浙西之田阴获利者又不知其几千万顷也。
盖自嘉祐六年朝廷遣都水监簿相视河渠,郡守都官郎中杨士彦建议开导擦柱等六河,下及申、利二港,厥后水利不讲且踰百祀,而蔡泾闸坏已二十年矣,至是工役荐兴。
徐公曰:「动大众建大利,幸圣君矜吾民,财用许出于官。
而郡止一邑,调度不支,且柰何重费大农乎」?
再岁,于此擿奸欺,汰浮冗,铢积寸累,凡得缗钱一十万,非以备之,绝将焉用?
建闸浚港既以是充。
且谓利港在毗陵之利多,宜以属之,而江阴所宜增浚漕渠,下通黄田,以防泛滥,绝壅滞,预请于朝,储所赢钱六万八千六百缗,命郡从事王淙掌之,以备他日工役之费。
报可。
闻者太息,咸谓上不耗国用,下不歛民财,是举也,善之善矣。
姑叙颠末,俾来者有考云。
按:嘉靖《江阴县志》卷九,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